string(3) "252"
造神运动与禹庙梅梁神话演变-浙江大禹文化发展基金会
网站导航
造神运动与禹庙梅梁神话演变

文/张嘉旎

两宋之时,官方与民间造神运动愈发激烈,新兴的地方信仰崇拜通常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拥有了神力的平民(《左道》页166)除此之外,神祇的人格化也越发明显,山川河渎等自然神开始由与之相关的人在其死后充任,各种远古的故事根据需要被加诸于所需神祇身上,如早期张王信仰中,张王的事迹则是脱胎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页47-48)张王信仰中,张王的事迹可借鉴大禹治水,那么同样,大禹信仰的体系中,也有些神迹或故事脱胎于其他故事。

如《嘉泰会稽志》禹庙条:“梁时修庙,唯欠一梁,俄风雨大至,湖中得一木,取以为梁,即梅梁也。”施宿通过情节添加,描述成因修庙而缺梁,最后通过风雨,为信徒造庙提供材料。梅梁与禹庙的关系据赵宏艳表述,最早出现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太平御览》曾引用提及:“夏禹庙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叶。”而《会稽志》所记载的梅梁故事则是改编自《晋中兴书》中记载的“孝武太元三年,仆射谢安做新宫太极殿,欠一梁,有梅木流至石头城下,因取用之,画梅花于梁上,以表瑞焉,因名梁殿。”该故事在《景定建康志》中也有记载,周应合直言“曾闻禹庙还如此,可见川祗欲效祥。”施宿这种神祇显灵的描写方式,不但增加了梅梁的神性,还衍生出了不少关于梅梁作为圣物的描述。

韩森认为,祠庙对神祇的作用就像房屋对于人类一样,居住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神祇的福气,还影响神祇的威灵,并通过《夷坚志》中的神祇帮助信徒获取为自己建造祠庙的材料、提供资金、将现成砍到的树木冲到建庙工地等的故事来印证祠庙对于神祇的重要性。(《变迁之神》页54)因此在大禹信仰中,禹庙也免不了这个套路。上述一事件中,施宿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是何人通过风雨提供了材料,但是从《夷坚志》中记载的故事来看,基本都是供奉的主体通过神力来达到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万志英,廖涵缤译《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

  2. 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

  3. 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