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3) "264"
三星堆玄圭——大禹治水最直接的证据-浙江大禹文化发展基金会
网站导航
三星堆玄圭——大禹治水最直接的证据

三星堆遗址出土有一件遗物(如下图),名称为“玄圭”,它是大禹治水功成为王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1.jpg

遗物“玄圭”上刻有图案上下各五幅:

 2.jpg

 

【第一幅】由2-3个身材、衣着、姿势相同的站立人组成。人物特征为——头戴平顶冠,冠上有两行小点;细眉、“日”字形大眼、大嘴且嘴角下勾;双耳各戴一铃形耳饰;双手作半握拳状,两拇指相顶;身着长衣,下垂至膝,两脚踝各戴一镯;两脚掌向外撇成“一”字形,脚拇指上翘;两人之间有一“圆孔”。

【第二幅】刻画两座大山,两山内部为“鸟羽”之纹。大山内下方若“鱼头”形小山,有“鱼眼”;两山中间上部有一船,上载数人;两座大山的两边各有一只大手,作半握拳状,拇指按着大山的山腰;在山内还刻有一个有形符号。

【第三幅】由两组左右相连、上下相连的“S”形纹组成。

【第四幅】刻画三个相同的人物,双膝跪地,均头戴“山形”帽,帽上有13至16点的雨点纹;细眉、“日”字形大眼、大嘴、嘴角下勾;两耳挂两两相连的俩圆形耳环;长颈,双手在胸前作握拳状,两大拇指相顶;衣长及大腿部。

【第五幅】为两座大山,山的内部构图与第二幅同。两山外侧各立一杖牙璋;两山中间处被一座山顶上横出的一个钩状物占满。

 

玄圭解析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玄圭即尧锡禹的玄圭。

《尚书·夏书》文献记载:(禹)东渐于海,西被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玄:即水色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玄圭”,为青绿色,即水色玉。

 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禹既平水土,言天功成。


纹饰解析:

第一幅图——尧帝授(鲧)禹治水

3.jpg

 

(1)两立人中间的“圆孔”为天的标志,明示其旁之人为“天子”。

(2)头戴“平顶冠”,头为乾,为天;“平顶”寓其与天齐平,故为王。

(3)双耳戴“铃形”耳饰,这也是身份的区别方式之一。“铃形”即木棉花冠之形,示其为木棉花之子;木棉花是尧帝的图腾之一(之前发布的文章已作释),它与尧的联系十分广泛,三星堆亦出土大量与木棉花有关的物品。

(4)图一人物与出土的平头铜像、青铜立人像呈现相同的特征,如:平头、服饰、脚及脚镯等。

(5)图一人物呈站立姿态,双手两拇指相顶,其形态表示尧在进行授权。

 4.jpg

 

第二幅图——描绘尧时水害成灾

 5.jpg

 

(1)两山之间、山顶位置上有一小船,表示水已经漫到山顶上,说明水灾严重。两山内部为“鸟羽”之纹,表明水灾发生在“翼王”时期,即尧帝之时。

(2)两山旁的大手,呈半握拳状,按着大山的山腰,象征用手在丈量山的高度。治水需平水土、重度量,表明治水的意愿和态度。

(3)“鸟羽”纹之下,是一形若“鱼头”的小山,且内有“鱼眼”,表示治水跟“鱼”(禹或鱼凫氏)有关。


6.jpg

文献记载,尧时大水暴涨,危害人民。 

《书·尧典》:“(尧时,洪水)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即洪水大到包山上陵(古话对于水患的描写),势不可挡。


第三幅图——(故事)往下继续

 7.jpg


图案上下、左右相连,表示连续/继续之意,即往下介绍。

 


第四幅图——(鲧)禹领命平水土

 8.jpg


(鲧)禹为崇伯,故其戴“山形”帽,表明其为诸侯,有江山,此乃身份的象征;耳饰为双环,像蛇环之圆圈,它是禹族的图腾标志之一;跪受命,脚尖向下,表明其身份低于尧。

 9.jpg

 

第五幅图——禹治水患功成获表彰

 10.jpg

禹受命治水患,用“勾状物”开山疏水道;两山外侧的“璋”表明,禹治水功成,受到尧帝的表彰,这也表明该器物为“璋”,而非“圭”。

 

《书·尧典·舜典》载:

 众臣推崇伯鲧治水,尧帝勑命鲧往治水。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

 尧选用接班人舜,舜巡视鲧治水不力,殛鲧于羽山。舜推荐鲧儿禹有治水之能于尧帝。尧帝即命禹为司空。禹治水十三载,平水土。尧赐玄圭以彰显其功。

 此圭就是尧帝赐禹之圭,以彰显其平水土、治水患之功勋。

 《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帝之后裔鲧娶有莘氏女,生禹,名高密。

 三星堆出土的遗迹、遗物,与上述文献记录是吻合的。


文/翁卫和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