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遍踏浙江访禹迹(其二): 余杭大禹谷•临安夏禹桥村

作者:绍兴大禹陵景区管理处禹文化研究室  周丹烁

 10月16日上午,浙江禹迹考察组一行人前往余杭镇郊区寻找禹迹。

 上午考察的第一站是大禹谷。大禹谷,揽船坞、烂船坞,位于余杭镇西北的舟枕山腰。据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舟枕山,在余杭县西北二十五里,山顶有石穴,古老云,禹治水维舟之所。”万历《钱塘县志》记载:“禹巡会稽,至此舍航(杭)登陆,故以杭名州。少康封庶子无余於会稽,主禹祀,国号於越,因名禹航,后讹为余杭。”夏禹治理余杭水患为世人赞誉,历代诗人到此游山作诗。如王路有诗云:吴越山川开异锦,会稽巡游度安寝。 禹历津梁亦已疲,舍舟登陆山作枕。故后来人们将此山称为舟枕山。

image.png

 山麓有硝,叫揽船坞,相传是夏禹系舟之处。

image.png

 舟枕山最高的山头也被称作娘娘山,宋代时曾在山上建有娘娘庙。据当地向导讲,宋高宗赵构南逃至余杭途经此处时,曾遇上一群歹人,当地一名村姑为掩护皇帝一行惨遭歹人杀害。宋高宗为纪念村姑,遂将此山称作娘娘山。娘娘庙今已不存,惟有和尚铺就的石路在杂草丛中一路蜿蜒上山,又从另一端下来。当地人摆设的供桌,则又昭示着这里延续了900余年之久的民俗信仰。

image.png

 在更靠后的的岩壁下,有一仙人洞。当地向导说大禹曾在此处休息。往洞内观望,其中立有一座娘娘像。

image.png


image.png

 娘娘山山顶石穴下方有一深潭,当地百姓称之为“小龙井”,水深不可测,长年不涸,相传与钱塘江水暗通。是宋代以后娘娘庙僧人取水之地。


image.png

 下午入临安,抵达夏禹桥镇。按照当地县志所载,夏禹桥镇最早名为“下舆桥镇”。清代时有黄诰张氏,年二十七抚孤守节,寿一百一十一岁,朝廷为之立牌坊,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故称。镇中曾有章、黄、唐三大姓,本在各自的村落中各行其是,后为打通各村大路,唐家长老请当时镇中私塾的一位绍兴塾师商议修桥办法。塾师认为“造桥必先治水”,建议三姓人家从绍兴大禹陵请来禹王牌位,并在桥头建庙供奉,遂取桥名为“夏禹桥”。今此桥已在修路时被移平,庙宇亦湮废不存。

image.png


image.png

 傍晚时许,考察组一行结束工作,回往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