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弘扬“叔牙”风范,传承“管鲍之交”精神——就新编历史剧越剧《鲍叔牙》而想起

 文/鲍学斌

 

由那海编写的新编历史剧越剧《鲍叔牙》一剧,源于管鲍之交的历史故事。鲍叔牙和管仲深厚的友情,是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亦称“鲍叔”、‘鲍子”。鲍叔牙与管仲友善,经商、当兵、作小吏,鲍叔牙对管仲照顾备至,处处谦让、理解、鼓励。鲍叔牙与管仲虽有幸入宫门辅佐傒公后裔,但不久,因齐国内乱恐有立足之地,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于莒国寄人篱下,管仲则随公子纠投奔鲁国有依有靠。有鲍叔牙的经天纬地之才干,将齐桓公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赢得齐国大权。在天时地利人和之时,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辞谢,力荐管仲。管仲成为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从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鉴于上述之言,编剧那海深感鲍叔牙确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人生,可歌可泣,可喜可贺。更令人遗憾的是,鲍叔牙“以身人下,甘作人梯”的形象举世无双,而史册墨迹寥寥,只字断句,一笔带过。这对鲍叔牙太不公平了。特别是鲍叔牙一生所作的让百姓敬仰,让山河慟哭,感上天之泣声的一切思想、品质、精神,全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磨灭。鲍叔牙的形象铸就,世人不得而之的鲍家有着爱家必爱国的嫡传的上祖家风!今天那海在心灵里呼唤:“不”!不应该让春秋时期的鲍叔牙的光辉形象消逝得无影无踪!她要歌颂他!她要将鲍叔牙的精神发扬光大!于是那海出于对鲍叔牙的无比崇敬,谱写了一曲赞歌,那就是新编历史剧越剧《鲍叔牙》。新编历史剧《鲍叔牙》的诞生,不仅给炎黄子孙树立高风亮节的做人楷模,也给世世代代的从政者,如同一面明镜,学习鲍叔牙的思想、品质、精神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新编历史剧越剧《鲍叔牙》,共九场故事情节,并外加开头的序与最后的尾声。全剧以管鲍之交为红线贯穿,将平铺直叙的情节渐渐引入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从而将它推向高潮。为惟妙惟肖渲染春秋时代,场景设想宏伟、大气、逼真而又现代感,给人身临其境,有效地烘托鲍叔牙的形象。八场剧情:无不体现鲍叔牙志向高远,关心国事,目光敏锐,未雨绸缪,好谋而成的思想、精神;无不表现鲍叔牙见识过人,择大才而友,择雄主而事,机智敏捷,极富口才,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斗争谋略品质、精神;无不展现鲍叔牙轻才重义,公忠体国,推位让能,律己正身,直言极谏,嫉恶如仇,有很高道德修养的、精神。上述三个‘无不’的思想、品质、精神,既是鲍叔牙知贤举贤让贤荐贤知人之智的根源所在,更是鲍叔牙甘作人梯的依据,从而高度赞扬鲍族家风名垂青史。

管鲍之交最初见于《列子·力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史记·管晏列传》开篇则将“管、鲍”并提,称: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于鲍叔牙的知遇之情,管仲深为感激,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  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晏列传》)——就是“管鲍之交”的佳话。

鲍叔牙尽管生后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言行都记载于《左传》、《国语》及散见于先秦诸子书中。汉司马迁在《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都比较真实、客观地记载了鲍叔牙的为人与事迹。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位名贤,后世对鲍叔牙几无微词,鲍叔牙被晚自己百余年的孔子称之为“贤者”。被孔子称贤的历史人物不多,鲍叔即其一。汉刘向在《说苑·臣术》中记载说:“子贡问孔子日:“今之臣孰为贤?”孔子日:“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贫交行》一诗中写道:“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对管鲍二人推心置腹的交谊倍加推崇。对此,明代文学家程登吉(一说丘浚)原编、清代邹圣脉增补的蒙学读物《幼学琼林》中说:仲尼老子,可谓通家;管子鲍叔,可称知己。

从孔子称之以“贤”,司马迁称其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鲁迅称鲍叔牙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不难看出,鲍叔牙被后世称为“贤相”,并非过誉。

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王纲解钮,是各诸侯国肉弱强食的混乱时期。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辞谢,举荐管仲,只因为鲍叔牙知人善任,自知自己才能不及管仲,一切以齐国江山社稷为重,主动让贤。这个历史人物在当今时代具有积极意义,正因为鲍叔牙身上呈现的知人荐贤,公字当头,公忠卫国,大义凛然,甘屈人下,他身上的美德,具有时代特色,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管鲍之交的佳话,不仅在古代值得称赞和效仿,就是在当今的时代,面对日益频繁的人际交往,“管鲍之交”的佳话对于如何形成新型的健康向上而又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借鉴意义。

《鲍叔牙》一剧的创作,源于它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沃土,深深地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印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鲍叔牙这个人物,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值得发扬的,这种对人性的探讨,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忘掉历史是一个民族最可悲的事情。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多是通过电视剧或者戏曲的形式了解历史,对于编剧而言,一部戏必然要有文化责任,文以载道就是他们的责任。当年的大忠大义,当年的重义轻利,当年的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精神今天同样需要。文化的主流方向,是编剧人不能忘却的。在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时代需要一股劲儿。好的编剧就是要让大家感受一股精气神。从这点而言,越剧历史剧《鲍叔牙》就是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也孕育出这种英雄精神、英雄举止、英雄群体和英雄气概,从而在好看的故事中发掘与弘扬历史上曾有的、能激发民族气节的精神酵素,呼唤失落的国气、民气与人气,汲取于今有益的原始活力,传承精神基因,这也是一份文化使命。